只有实现了这些转变,我们才能增强自身的承受能力,从容应对工资水平提高所带来的成本上升,有效化解通胀压力。
十二五期间一定要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大重点。内蒙古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运用高新技术发展资源的深加工,有效地带动了经济的腾飞,内蒙已连续7年增长速度全国第一,成为全国经济的领跑者。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造成大量生产能力过剩,贸易摩擦增加,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全国各大城市都应努力改善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总之,大中小企业和政府援助贷款要紧密配合,共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小企业取得资源勘探权、开发权之后,要与大企业联合起来,或者把勘探权、开发权转让给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以弥补小企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就业规模的扩大,影响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要把外资流入作为加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把资本市场做大作强,以壮大我国的金融实力。要通过制定一系列鼓励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使城市化在带动农村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要通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既然要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就要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转变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这些后来被大家称为华盛顿共识。在座的老师都知道,20世纪80年代有很多所谓的倒爷,政府规定的价格低、市场价格高,倒爷就到政府那边去批条子,把政府廉价的产品倒到市场上去卖,转手之间就能赚钱。因为如果政府的预算有很大的赤字,必然用货币化的方式增发货币,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当时为什么是这样的看法呢?因为你要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价格应该由市场决定,这就是市场化的含义。
各种产品的价格应该由市场决定,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认识错误造成的。
如果各种资源都由市场配置,你找市长也没有用,只好找市场了。同时,宏观的价格必须稳定,如果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价格就会失掉配置资源的功效。当时的这些改革思路好像是一环扣一环:要建立市场经济的制度机制,就要由价格决定资源配置。所以当时的转型方式基本上就是老人老办法—继续给这些企业必要的保护补贴,新人新办法—对那些劳动力密集的加工业,这些传统上受到抑制的、符合我们比较优势的产业,政府开放准入,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可以进入。
另一方面,即使产品价格高,企业也不见得会多生产,因为他们认为赚的钱再多,也要交给国家,厂长和经理没有得到更多的收益。如果增发货币,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既然符合比较优势,在开放、竞争的市场当中,只要管理好,就应该能赚钱,就应该能够面对市场竞争。如果说价格都由市场决定了,资源都由市场配置了,一般人就不用找市长了,就要找市场。
我们采取的实际上是最好的转型方式,但是当时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是最糟的方式,所以只要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一点,就认为中国经济快崩溃了,因为他们认为你既然采取了最糟糕的方式,经济怎么能够持续发展呢?所以我们讲,从1978年到现在,我们的经济平均每年增长9.5%,但是并不是每年都增长9.5%,高一点可以达到11%、12%,低一点可以到8%。到了80年代,基本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也都在进行改革。
1978年以后,我们改变了发展思路,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可是为什么这40多年当中老是听到中国崩溃论的声音?老是在讲中国经济即将崩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呢?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转型的思路跟当时国际上主流的转型思路不一样。因为在政府控制的价格跟市场价格之间有一个价差,就会有人去寻租。
比如装备制造业,像三一重工,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很多国家采取了错误的转型方式,结果导致了失败。所以他们认为这时候的中国经济比计划经济更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主要内涵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本文摘编自《北京大学理论名家大讲堂(第一辑)》,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进入 林毅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崩溃论 。但是必须要有私有产权的制度安排,这样企业才会按照价格信号来决策,资源才会由市场来配置。
同时,如果把各种保护补贴都取消掉,也可以对腐败现象产生釜底抽薪的作用,因为所有腐败就是因为政府的干预产生的寻租行为如果增发货币,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肯定是保护补贴越多越好。所以说,取消保护补贴对腐败有釜底抽薪的作用。
也就是说,这些发展中国家如果要把经济搞好,政府就应该退出市场,就应该建立一套像发达国家一样的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取消了以后,市场才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这样就有了腐败,就会有很多的贿赂现象出现。他们的看法是这样的:在计划经济的时候,政府无非就是把资源提供给自己的国有企业。因为在政府控制的价格跟市场价格之间有一个价差,就会有人去寻租。另一方面,这其中的一些企业的产品跟国防安全有关,如果没有这个产业,没有这些产品,就没有国防安全。
怎么样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呢?就是要把政府的保护补贴取消掉,现在取消是水到渠成。又比如徐州工程机械,是国有的,同样可以在国际上竞争。
我们现在有政府干预,所以要找市长,不找市场,那就有腐败了。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认识错误造成的。
现在,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了,随着资本的积累,许多老产业已经从违反比较优势变成了符合比较优势。因此,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政府的干预、扭曲形成了租金,用经济学的话来讲就是会有寻租的行为,会有各种腐败现象,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只有私有企业,老板为了多赚钱,才会根据价格信号作出准确的决定。同时,宏观的价格必须稳定,如果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价格就会失掉配置资源的功效。活不了会有什么结果?一方面是规模很大,雇了很多人,让它破产,就会有大量的失业,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政治不稳定。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转型,中国经济会比在计划经济的时候还要糟。但如果像中国那样推行渐进的、双轨的方式转型,一方面,政府的保护和对市场的干预会造成市场扭曲,另一方面,放开了一些市场的准入,就会出现很多腐败现象。
为什么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听起来好像非常清晰,好像在逻辑上一环扣一环,但是推行以后的结果却跟原来预期的效果正好相反呢?为什么按照休克疗法这种被认为最好的方式转型,结果经济却崩溃了、停滞了,危机不断,而且腐败问题还更严重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样的理论忽略了原来对经济干预、扭曲的目的是什么。而且出现在我国的腐败和收入分配问题他们也遇到了,并且比我国还严重。
所以就可以把在20世纪80 年代、90年代为了帮助企业生存所给予的保护补贴取消了。当时国际上还有一个共识,就是像中国那样渐进的、双轨的方式的改革是最糟糕的转型方式。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42cbx.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71565/6753.html
上一篇
雨城区中里镇抢险救援现场
有话要说...